一、赛事简介
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创新赛道系列赛项之一。该项比赛旨在鼓励装备及机械领域等相关专业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聚焦装备的节能、环保、智能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及相关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研究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结构的先进装备,拓展学生科研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合作意识。
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创立于2006年,已举办15届。赛事于2019年入榜“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受到相关高校师生和行业企业的普遍关注。该项赛事属于我校A类比赛。
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6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将由武汉工程大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和华东理工大学承办,化学工业出版社协办,上海卓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笃舜智能装置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支持。
为更好地促进我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了选拔优秀学生创新队伍参加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6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山东省赛,特举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四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
二、赛事主题
本次赛事设置普通赛道和企业赛道两个赛道。其中企业赛道围绕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创新设计,具体企业赛道命题见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官方网站(网址http://www.gczbds.org)。
普通赛道的参赛作品需围绕“数智化赋能过程装备”主题,着重体现过程装备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及其数智化应用,非本赛项覆盖领域或不符合规则的作品不得参加竞赛。
三、参赛报名
参赛团队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及机械工程相关专业为主的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组队报名参赛,并欢迎其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组队参加。参赛报名以团队为单元,但不能跨学校组队。
赛事鼓励团队合作,每件作品参赛团队可以由多名学生(不超过4名)组成,并指定1名学生为团队负责人。赛事严禁参赛队员重复或交叉。
赛事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凡有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队员参与的参赛团队均划分为研究生组。
每件作品参赛团队至少应有1名教师(不超过2名)负责指导。第一指导教师最多只能指导2个参赛团队。
参赛团队于2025年4月30日之前在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官方网站(http://www.gczbds.org)完成报名。
四、作品提交
各参赛团队应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提交参赛作品的相关材料,包括参赛作品的总结汇报、作品的设计说明书或研究报告等文字、图纸、PPT材料、实物或模型、动画演示、试验录像等;鼓励参赛团队制作实物,并能提交有效运行的旁证材料。
参赛提交材料撰写格式要求及模板见大赛官网。
参赛项目负责人必须在2025年6月12日前将参赛作品的相关材料发至邮箱zkxs2025@163.com。
五、作品评审
参赛作品的评审将按照《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评审方法》进行。
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参赛作品采取分组评审。评审专家将依据参赛作品的选题创意(30%)、作品的技术内涵(30%)、作品的完整度(30%)以及作品的成果体现(10%)四个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
2025年6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召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4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评审会,赛事将邀请来自全校多个院系和企业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审。
六、奖项设置
竞赛设立一、二、三等奖并颁发证书。同时将推荐优秀作品参加2025年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第16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山东省赛。
七、诚信要求
本赛事参赛作品必须是首次参赛的作品,禁止已经在其他赛事获奖的作品、往年已经在本赛项获奖或内容有较大重复的作品参赛。一旦发现抄袭他人作品或重复参赛,取消参赛资格,参赛队员及指导教师将被加入黑名单,禁止参加下一年度本赛事。
参赛作品禁止直接利用他人(本科、研究生或老师)的成果或学位论文参赛,所提交作品的主要创新成果应为本届参赛团队取得。
发送参赛作品材料的同时应同时提交参赛作品报名表(见附件1)、参赛人员报名信息表(见附件2) 和“参赛团队资格审查表”(见附件3)及“无学术不端承诺书” (见附件4),其中附件3和附件4须由参赛成员和指导老师签字和所在学院盖章。
八、联系方式
王老师,联系电话:17606396497
新能源学院
2025年4月7日
通知说明:
1、本通知中相关的附件材料,请从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官网(http://www.gczbds.org/)的文件下载栏中下载。
2、为便于赛事组织,请各参赛团队负责人加入赛事交流QQ群:1041264569。
通知附件
附件1 2025年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参赛作品报名表.docx